摘要: 篆书的定义 在我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的,故称“卜辞”。但它已具备我国书
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篆书字体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
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平均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之字体结构趋于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篆书的种类
甲骨文距今已有3400多年的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甲骨文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篆书可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漫多姿。
小篆是指秦始皇时命丞相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以秦篆为基础,统一六国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小篆笔法圆润平正,结体典雅和平,而且有规可循,是识篆与了解文字本义的唯一门径。
小篆发展到清代,线条变粗,而且突破笔画粗细、迟速、顿挫、轻重、方圆的变化。小篆的另一个分支是汉篆,用笔上掺以方折的隶意,而人印的篆书更为方折,义称缪篆,即摹印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