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战国晚期 青川郝家坪木牍 四川省博物馆藏战国晚期 青川郝家坪木牍(局部)1979年四川省青川郝家坪50号墓出土的秦地《青川郝家坪木牍》,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和四
战国晚期 青川郝家坪木牍 四川省博物馆藏
战国晚期 青川郝家坪木牍(局部)
1979年四川省青川郝家坪50号墓出土的秦地《青川郝家坪木牍》,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和四年(公元前309年——公元前307年)的手迹,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今藏四川省博物馆。
木牍长四六、宽2.5、厚0.4厘米。两面均有墨书,共有二二宁。正面三行,内容是秦武王二年颁佈的《更修田律》,命丞相茂、内史匽更修田律,封埒阡陌,修道治浍,筑堤修桥,疏通河道等。背面四行,字多漫漶,仅上端残存三二字,记秦武王四年除道日干 支。另一块木牍,字跡残损,无法辨认。
此牍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横势。用笔的动势和笔迹清晰地表现出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已显露波挑之势。《青川木牍》书体为秦代早期隶书,篆法隶势明显,笔画平稳工整。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这些都是早期隶书明显的特征。从书体角度而言,牍中那种简率的用笔意识和参差不齐的天然美感与金文所具有的严整、匀衡、对称、凝重的美感已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它已展现了一种与金文系统完全不同的书法语言和审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