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黄庭坚书法去俗启示 悟得笔法去俗

0 2021-12-23 16:40:30

摘要:  黄庭坚,虽为苏轼门下,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的书法留世颇多,以行草见长,其书法特点可以这样概括:学古不泥,自创一格,谨严扎实,潇洒纵逸。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黄庭坚,虽为苏轼门下,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的书法留世颇多,以行草见长,其书法特点可以这样概括:学古不泥,自创一格,谨严扎实,潇洒纵逸。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黄庭坚的书法长期被“俗”困扰。

山谷的笔法,一直被人说成是:“死蛇挂树”,虽然含有嘲讽,但并非无理。其实,他在笔法上传承古法用功之深,是他的老师苏轼不及的,苏轼主张“信手之笔”,而黄庭坚力求侔合魏晋。我们可以从他的一首赞美杨凝式的诗里可知:“世人竟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阑。”在黄庭坚眼里,杨凝式笔法是接晋人的,是他学习的榜样。

黄庭坚初以周越为师,出于苏轼门下,取法颜真卿、怀素。

其实,黄庭坚书法,主要还是他苦学深思,功力非凡,敢于破法的结果。他崇尚魏晋的散淡意趣之书风,而他却写得扎扎实实,笔笔落纸;他学颜真卿,却一意长枪大戟,与颜体大相径庭。他的行书结体,也显刻意移位,有意造成侧斜之势,富有节奏和笔势变化。并将此特点,运用到草书。

任何一位成功的书家,形成风格只是初级阶段,更难的是风格要立得住。黄庭坚早期的行书如《发愿文》行笔流畅灵动,还不具黄氏典型书风,具有自然气质,不失典雅;而同时期的草书《花气诗帖》,是其草书风格的初始阶段,笔法稍生硬、行笔实在、劲挺,横画一波三折,或箨龙坼石,或轻梢遏云,如同行楷作草。但显然已有黄庭坚草书的雏形。

一旦形成自己的书风,要么不入流,终身脱不了俗;要么如黄庭坚,“破法”成功。黄庭坚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如他自己所说:“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他还在自己以前写的作品上提拔道:“观此卷笔意迟钝,用笔不到”。

他还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旭)、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也有说他晚年被贬入峡,看见“长年荡桨“,才悟得笔法去俗。

但真正要达到”去俗”和“重韵”的境界,并非忽然想到、悟到就能成事,而是功到自然成。

到了晚年,黄庭坚终于修成正果,草书恣肆而不疏狂,劲健而不滞涩,书便如人意,入神妙境界也。这是黄庭坚书法“去俗”、“韵胜”的艺术思想成功。

黄庭坚草书的成功无疑得益于张旭、怀素,但与旭、素的豪逸放肆有别,据说用一管硬毫笔作草,犹如刀削锥刺、如 “锥画沙,印印泥,”。这在《廉颇蘭相如传》中,更能体现“去俗务尽”的韵味。他力求把创作的自觉带进狂草境界,圆转处瘦硬婉通,盘旋飞舞,满纸龙蛇,通篇得篆籀之笔。虽然抒情不如张旭,意造不如怀素,正是“不失其度”,而求“韵胜”,如《诸上座帖》和《李白忆旧游诗卷》,已完全摆脱了张旭、怀素之束缚,笔力雄浑刚劲,笔势飘逸纵横,情急意迫,势如破竹,神情潇洒。

而他晚年的的行书,却走进了另一个极端,如《松风阁诗卷》,老辣、迟钝有余,而失去如早先《发愿文》的随性之美。

黄庭坚书法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立形容易,立足难;风格必须建立在法度中破法,法度外生法,水到渠成。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