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展厅 > 书法展览

黄河题材美术作

0 2022-09-16 09:25:48

摘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发端于青藏高原白云之间,浩浩荡荡如巨龙一般横贯九省,奔腾入海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她是生命的源泉,宛如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发端于青藏高原白云之间,浩浩荡荡如巨龙一般横贯九省,奔腾入海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她是生命的源泉,宛如中国龙跃动的血液;她是文化的象征,撑起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好是历史的沉淀,鼓舞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黄河奔腾不息的河水饱含着思想性、文学性、历史性,饱含着澎湃的爱国激情;黄河奔腾不息的河水,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气势,推动着新时代的发展,昭示着伟大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如何通过文艺作品表现出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展示出这一自然之河、精神之河,是每个时代、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黄河形象和以黄河为题的创作自古有之,但以黄河作为中国文化整体性象征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艺术家以黄河为表现主题,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兹遴选部分经典作品与读者共赏。

 

杜键《激流中前进》 布面油彩 200×280cm 1993年

《在激流中前进》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是杜键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画家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宋家川等处在险急河段的黄河渡口体验生活,蒐集体创作素材。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誇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文革”中,此作品被冠以隐喻“载舟之水可以覆舟”,“把矛头指向无产阶级专政”的罪名受到批判,致使原作被毁。1991年底,为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画展,画家重画此画,尺寸比原作略小,画面亦与原作小有差异。

杜键,1933年生于上海。1954年中央美院绘画系毕业后,任教于中央美院附中。196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毕业后留董希文工作室任教。曾任中央美院副院长。

黄河题材美术作品欣赏

詹建俊、叶南《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 布面油画 280×435cm 2009年 现藏中国美术馆

黄河题材美术作品欣赏

詹建俊、叶南《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 局部

詹建俊创作的巨幅油画《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被公认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之作。作品采用三联画组合形式,中央的作曲家冼星海站在高山之巔指挥演奏,两侧分别是流亡的难民与抗战的军民群像,背景是奔流不息的黄河。人物与背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张弛有度,粗犷奔放的油画笔触、交响乐般轰鸣的色彩,体现了黄河的恢宏与浪漫,表达了中华民族像黄河一样百折不挠、奔流不息的精神。

詹建俊,1931年生于辽宁。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傅抱石《黄河清》中国画 51.2 cm×75.9 cm 1960年 现藏中国美术馆

《黄河清》是傅抱石以三门峡工地为题材创作的。此作没有拘泥于工地繁忙建设场面的表现,而是以大胆的取舍、巧妙的立意。山上耸立的巨大高压电线杆是画眼所在,高压电线杆与山川的夸张比例,突显了时代气息,以及“人定胜天”的信念和火热建设的万丈豪情。横贯画面左右的高压输电线增加了空间开阔感。山头上点缀以人群、工棚和往来车辆,进一步折射出画面的主题: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黄河水由左上绕远山曲折而下,远方的黄土坡绿意盎然,内蕴着“圣人出,黄河清”的典故。

黄河题材美术作品欣赏

吴作人《黄河三门峡大坝(之二)》 油画 1955-1956年

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治理黄河水患,历年来,人们作出了许多不屈不挠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把黄河安危紧系心头。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考察黄河后不久就向全国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黄河进入全面治理、综合开发的历史新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齐奔三门峡修建黄河大坝。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三门峡黄河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三门峡黄河大坝的兴建,在当时是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为此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赞歌。其中当然少不了画家的身影。《黄河三门峡》就是画家吴作人创作于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

黄河题材美术作品欣赏

钱松嵒《三门峡工地》80.5×47.6cm 1960年 现藏中国美术馆

《三门峡工地》(又称《禹王庙》)于画面中上部勾写三门峡工地,繁密的建筑群、大吊车、电线杆、机器、高压线杆、红旗……极为开阔宏伟热闹的建设场面绵延至画面顶端,予人意犹未尽之感,暗示出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赭石设色既与黄河两岸山峦实景颜色相符,又烘托了如火如荼的建设氛围。禹王庙压缩在画幅的下部。画幅中部是澄清的黄河。钱松嵒运用逆向思维,其创作视角是从禹王庙望向建设工地,以前景孤零零的禹王庙衬托出远景中的建设工地一派热闹忙碌的气象,以“旧”显“新”,用新旧的强烈对比来衬托新中国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成果:根治黄河,化水患为水利,突显了新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可谓妙思。画幅下方的长跋赋予了画作更为深层的含义:“禹王血食已千秋,日日庙前滚浊流。不料黄河今慑伏,笑他空对鬼门愁。六亿人民是圣贤,禹王瞠目一龛前。惊看倒转乾坤手,腰斩黄河利万年。”

黄河题材美术作品欣赏

安正中《归船》纸本水墨设色 85×73cm 1985年 中国美术馆藏

《归船》描绘了激流勇进的黄河中归船摇撸的场景,画面构图简约大方,黑白对比强烈,用墨用笔师古而不泥古。小船逆进于大河,显示出画家充实而奋进的精神状态。如正如其自叙,这是“对祖国人民、对西部的爱,对事业深邃之情感。”

安正中,1934年生于河南。196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陕西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多次参加国展并获多个大奖。

黄河题材美术作品欣赏

宗其香《长江三峡龙舟竞渡》纸本水墨设色 138×70cm 1959年 现藏中国美术馆

宗其香(1917.11.30-1999.12.29),江苏南京人。幼家贫,自学美术。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毕业,被徐悲鸿聘为助理研究员。历任国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人物、山水画,尤长夜景。

 

关山月《龙羊峡》纸本水墨设色155×130cm1979年现藏中国美术馆

这幅画是关山月在重访龙羊峡水电站建设工地后有感而作。龙羊峡是黄河的一处重要转弯处,此处水流湍急,涛声如怒,由于水的落差大,是修建水电站的理想之地。这里峡谷两侧高崖巨壁,岩石峻嶒,山腰雾气缭绕。图中山崖上不见顶,只有隐约可见的铁索桥,可见山崖之高,气势之壮。关山月为了表现画面的真实感,突出重点,只在山崖最关键部分细致刻画,以表现龙羊峡的险峻,而崖上的水电站在这高崖之上虽显微小,但正反映了当时人定胜天的思想。这幅画只取峡口一处,便使观者有如睹其全貌之感,画家匠心之运,在作品中得到了艺术上的升华。

 

《黄河》长卷之《果洛草原》 王克举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国美术馆藏

 

《黄河》长卷之《贵德丹霞》 王克举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国美术馆藏

王克举,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我深深感受到,隐隐之中是一种“黄河精神”指引着我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从开始画到最后。黄河博大雄浑、气势恢宏,心中暗生敬仰和敬畏,虽然它给我的主要印象是苍茫苍凉、多灾多难,但它是母亲河,孕育了这个民族!黄河永远是养育华夏子孙的母亲河!俯瞰着中华民族的跌宕起伏,在风雨飘摇中矗立,我打心底崇敬它!”艺术家王克举热血激荡的歌颂母亲河——黄河。他把这样的创作历程称之为“我的朝圣”,他怀揣着崇敬的心情,用画笔和色彩把黄河“丈量出来”。

——王克举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