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先银经典点说欧阳询书法“取法乎上”是一条“黄金准则”《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
碑帖鉴赏----欧阳询—皇甫诞碑 。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楷书28行,行59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皇甫诞碑》,于志宁制,欧阳询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32页,每页纵30.2cm,横16.4cm。
有张祖翼、朱翼盦等题签,钤有“翼盦鉴之”、“卢江刘健之鉴藏石墨”等印4方。为“参综机务”之“务”字未损本。
此碑文28行,行59字。篆额阳文12字。碑文内无年月,据前人考之,为高祖武德时立,又谓贞观初立,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碑阴有宋皇佑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院记”。碑侧原刻花纹,宋时右侧已刻题名。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此碑中断,损数十字。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非常典型的就是“印刷体”,它的笔画横平竖直、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端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完美比例”。但它称得上是优秀的楷书吗?并不能!王羲之曾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画耳。”
“印刷体”笔法单调,变化单一,千字万同,乍一看精美雅观,但看上几遍就索然无味了。如果我们练这种字,很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所以说,对于各位书友,“取法乎上”是一条“黄金准则”。
书法史上的楷书名家很多,欧、颜、柳、赵最为杰出,尤其是欧阳询,被誉为“楷圣”,明清文人阶层还有“无欧不点元”的说法。以“欧楷”为师,学习通透其中笔法、结字变化,水平自然就不同凡响了。
欧阳询楷书法帖很多,《九成宫》《化度寺》虽然经典,但要论用笔之刚健挺拔,结构之严谨,《皇甫诞君碑》当为“魁首”。此作全名《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是欧阳询早期作品,与《董美人墓志》并称“隋楷双璧”。
《皇甫诞君碑》由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丹,全碑共28行,满行59字,共1652个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此碑“脱尽二王面目,开唐楷之先河”。以瘦劲、险绝著称,是欧阳询楷书中风格最鲜明的一件。
唐代张怀瓘点评此作:“皇甫诞如训兵精练,猛锐长驱,武库矛戟,此等是也。”而宋人《宝刻类编》更是盛赞:“是碑则初由隶成楷,因险劲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正楷第一必由之先路也。”
《皇甫诞君碑》切笔而入,笔尖再按压、调锋,以中锋行笔,棱角分明,笔下有千钧之力。笔画峭拔瘦硬,骨多于肉而不霸悍,严整自然,颇为灵巧。斜切收笔,转折处方笔为主,锋芒毕现,勾挑凌厉干脆。
此作结字欹正交替,静中有动,把它与“印刷体”相比,就能看出欧阳询楷书之完美无瑕,结构静中有动,平中寓险。左右结构有高低对比,上下之间有收放变化。没有一个字呆板,绝无任何笔画写法雷同。
此作原碑现藏于西安碑林,所有拓本中,修复最佳、细节最清晰的当属清拓本。如果我们能把它学习通透,正宗楷法也就掌握了。
而今,我们将《皇甫诞君碑》(清拓本)进行了超高清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