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章草,在形态上虽仍有部分书家强调波磔为其基本特点,但也有不少书家不再将波磔视为其决定性特征。对波势的减少与削弱,降低了章草的装饰趣味和刻意做作意味,更能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章草,在形态上虽仍有部分书家强调波磔为其基本特点,但也有不少书家不再将波磔视为其决定性特征。对波势的减少与削弱,降低了章草的装饰趣味和刻意做作意味,更能体现出书写的自然性。前文已说过,章草的泛化是二十世纪以来章草最突出的特色之一。这种变化,扭转了魏晋、元明以来章草一直无法全面摆脱装饰性的波尾笔画的特征,削减了装饰、做作的影响,走向了相对自由的书写状态。元代章草有过一段时间的兴盛,有着主流文人的参与,元人从自己对古意的理解出发,对古章草进行了雅化,增加了文人意味,使元代章草趋于精巧雅致,并与行书、今草结合,创造出章草的新气象。章草笔意对其他书体的渗入,虽然增加了变化与趣味的多元化,但并没有削弱章草的代表性特征波画。对波画的强调,总带有一些做作、装饰的意味,总与文人的自如、适意的书写有些隔阂。
二十世纪的部分章草,则缓解了这一问题,一方面是波画的削弱乃至消失,降低了章草的装饰、做作意味,而在融入其他书体时,也更为自然和融洽;另一方面是对章草字字不连属特点的改变。波磔的削弱与章草的连属有一定的关联,正是因为波磔的削弱,才使连属成为可能,风格的多变和出新也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