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市场

美术馆线上活动何去何从

0 2023-04-23 09:02:27

摘要:    浙江美术馆名师直播间系列活动之“油彩迎亚运——何红舟教授绘武术冠军毛娅绮”  新冠疫情对美术馆开展艺术展览和公众互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美

  浙江美术馆名师直播间系列活动之“油彩迎亚运——何红舟教授绘武术冠军毛娅绮”

  新冠疫情对美术馆开展艺术展览和公众互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美术馆人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在逆境中迸发出了创新的力量,全国各地美术馆都在近3年期间创办了非常多的线上活动,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型”线上美育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就像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在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所说的那样——疫情之下,全球博物馆在共同面对特殊时刻的同时积极探索,成为了创新的中枢。艰难与坚持并存的情况下,博物馆转变思路,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发展出新的文化传播体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多元的接受方式增加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可及性。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美术馆的参观人数限定已逐步放开,线下公共教育活动已慢慢回升到疫情前的场次频率,尤其是三四月份,各地文化场馆又成了中小学生春游的热门选择。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了,美术馆线上活动还会继续吗?

  对于美术馆公共教育来说,物理空间、参与性、互动体验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但考虑到人力物力等投入成本,美术馆应该开拓思路,将疫情前仅能容纳有限人群的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形式化零为整,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研发创新“互动型”体验空间和体验内容,从而有效增加参与人数和频次,将线上新媒体和线下传统结合,找到两者中的平衡,在公共教育的传播形式、途径、方式、方法上不断探索实践新的可能。如浙江美术馆曾在2022年连续30天不间断地邀请全国各地的33位学者嘉宾举办“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因异地作业,在直播过程中,美术馆遇到了非常多的技术挑战。为此,美术馆改变策略,与专业媒体合作提供直播技术支持,还原画家现场写生到创作的全过程。虽然一张80厘米见方的肖像作品对于画家来说信手拈来,但对于屏幕前的观众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疫情期间,为方便开展线上活动,大多美术馆都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注册了全域各类云账号,除微博、微信公众号外,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几乎成为各馆标配。线下活动恢复后,因工作量激增而带来的线下线上同步的服务压力势必给各馆带来一定的平台运维困境。各馆应该因时而变,对已有的线上平台进行分析整合,根据公众关注度和活跃度判断平台的可持续性,做好减法,打破单一化、模式化的套路式服务。同时,注重自身数字平台建设,逐步将已有的线上美育项目梳理整合为自有平台资源,使公众可以更为便捷地、系统地享受到美术馆的数字美育服务,变“公教”为“自学”,促推公众专注于当下,“自助”开展审美实践。

  后疫情时代,美术馆内设机构的分离重组也势在必行,数字、宣传、教育等部门将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应对公众对线上线下互动体验的双融合需求。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美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新的公共教育思路扩展了我们的认知实践领域,原有的“套路式公教”在这种思路下不断“分离”和“重组”,将催生出一种新的创新基因,并延展出很多新的、有趣的东西,让公教更有针对性和效果。美术馆公共教育变革势在必行,“美育场域革命”正在继续。各地美术馆要顺势而为,不断进行自我拓展和创新,在配合展览举办活动的同时兼顾研发,创新方法、深挖内容,为不同类型的公众提供优质、多元化的数字美育服务。

  随着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公共教育将成为美术馆新思想、新理念、新公众的培育基地。美术馆将以美育作为支点,培育公众的创造意识和想象能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美术馆应积极推出不同主题的公共教育项目,着力围绕生活美学方面的美育普及,策划开展线上展览、运用数字化技术展现藏品信息、提供艺术资讯、录制相关课程视频,用网络在公众与美术馆之间搭起美育平台。相信后疫情时代,打破时空限制的优秀线上公共教育项目将继续给美术馆的观众带来更多维度的艺术体验。

  (作者系浙江美术馆副研究员)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