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秋帖》﹀[東晉]王獻之《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紙本草書,27×11.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献之的《中秋帖》,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品。《中秋帖》总共3行
《中秋帖》
﹀
[東晉]王獻之《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紙本草書,27×11.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献之的《中秋帖》,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品。
《中秋帖》总共3行22个字,为:“中秋不復不得相還褢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没有落款,如何断句亦引人遐想。帖正文右上角还有乾隆的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
创立草书“一笔书”是王献之的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中秋帖》被认为是“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
全幅欣赏
闰中秋月贴
﹀
[北宋]趙佶《閏中秋月帖》,紙本瘦金體,35×4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
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释文】
闰中秋月。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中秋诗帖
﹀
[北宋]米芾《中秋登海岱樓作詩帖》(簡稱《中秋詩帖》),紙本草書,25.2×36cm。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释文】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
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旅游景点。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他曾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分施展。
帖中,米芾共书诗文两次,首书后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再书后又加书“信书亦一难事”,由此可见米芾对书法严谨、认真、求好的态度。
一聊到米芾,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可谓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但是我们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词作者。他的一首《水调歌头·中秋》,沿用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词牌名写。
【全词如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这首词的写法很妙,自从上片结拍点出“明月挂南楼”之后,字面上再没有出现“月”字,再没有直接去描写月亮,然而却又使人恍如置身在一个月光如水的优美境界中,这个境界空灵、圣洁、宁静、浩瀚,人与宇宙化为一体了。
皎洁的月光激发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把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寄情于纸笔之间,或者生活意趣,以诗词歌赋之美抚慰心灵。
明 唐寅 《嫦娥执桂图》
这些诗词中也隐约露出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不外乎赏月、饮酒、吟诗等等其乐无穷啦。
考索中秋节的历史,发现古代的中秋节过得热闹隆重,充溢着浪漫格调与狂欢精神。而中秋节的浪漫格调与狂欢精神是由月、酒、乐、诗、神话造就的. 集大家 jidajia
清 恽寿平 《庭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