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书法是一种持久的修行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就是静下来。心静下来,让生命的感受更清晰而深沉。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20]就好比一棵古树的浓郁苍劲不在
书法是一种持久的修行
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就是静下来。心静下来,让生命的感受更清晰而深沉。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20]就好比一棵古树的浓郁苍劲不在于风中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安静。于人而言,安静不是沉默,也不是孤寂,是满载温情和力量,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体操。
东汉书法家蔡邕说落笔前:“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口不出言,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21]意思说书法是抒发情怀之事,讲究调息、呼吸、练气,故作书者必须静心养气,运笔之前应调节情绪,抒发心怀,排除杂念,以便能集中精力进行书写(这尤其适用于篆、隶、楷这几种相对属于静态的字体)。从这个角度看,书法与“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22]佛家禅学的修行并无二致。如周星莲所说,写字“先须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笔也,皆运用在一心”。[23]这个“心”就是“灵魂”与“精神”的意思。
左:《柳公权玄秘塔碑》,右:《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自有书法以来,对书法功能的认识,一是儒家“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的教化观,二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抒情观。颜精柳骨正体现了这一认识。柳公权以书法而入仕途,一生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默默无闻潜心笔耕。当皇帝请教他用笔之法时,他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颜真卿的楷书笔笔浑厚,雍容大度,巧妙地把法度和抒情结合起来,特别是他的《祭侄季明文》不仅记载了历史,也记录了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书法是一种持久的修行,书法与修养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所重视。西方心理学家把字迹学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中国古人曾言“书,心画也”[24],“一字见心”。由此说明,书法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出离繁复的多重关系,以最直接的线条艺术直指幽不可见的内心层面,表现文化情感的天性,呈现一种本然的精髓之美。当一个人拿起毛笔,凝神静听,扫除一切烦恼的时候,就能记起写字的人应有的姿态:拿得稳,坐得端,心正则笔正,书法就成为一种修养。当你蘸下墨,笔尖在宣纸舞动一刻,就能感知到什么是心手合一,书法就成为一种修行。
一是书法可培育学养,提升人的品质。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古今书法家向来重视字外功夫,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书亦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杨守敬说:“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因为书法作品是书家渊博的知识,高深的修养,娴熟的技法的结晶。没有一定的学识修养,是无法创作出上乘之作的。学识深,意气平和;学识高,胸怀豁达;学识广,联想丰富。
馆阁体一般指台阁体,为明代皇帝朱元璋倡导。狭义地讲,专指用于科举考试或馆阁笔翰的小楷书册。字体缺乏个性和生动的变化,但它蕴涵雍容、平和的气局。清代进士黄自元一生精研楷书,写出了清朝最具实力的馆阁体书法,在当时上至皇帝皇子,下至黎民百姓,都学黄体书法。